當前位置: 首頁 學科建設 |
我院領銜開展的合作研究結果在《PLOS ONE》
蜂學學院 發布時間: 2013-11-11 信息員: 林平鋒 |
我院領銜開展的合作研究結果在《PLOS ONE》(2013-10-23)發表 作者:Wenchao Yang1(楊文超), Haiou Kuang2, Shanshan Wang1, Jie Wang1, Wei Liu1,Zhenhong Wu1, Yuanyuan Tian1, Zachary Y. Huang1,3*, Xiaoqing Miao1*(繆曉青). 標題:Comparative sucrose responsiveness in Apis mellifera and A. cerana foragers源出版物:PLoS ONE 8(10): e79026. doi:10.1371/journal.pone.0079026(*為通訊作者,SCI,IF=4.09) 全文鏈接: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079026. 中華蜜蜂與意大利蜜蜂對蔗糖的敏感性比較 中文摘要:: 吻伸反應測試結果顯示西方蜜蜂(意蜂)中的采粉蜂對蔗糖的敏感性比采蜜蜂高。同時,非洲化蜜蜂對蔗糖的敏感性比西方蜜蜂高?;跂|方蜜蜂(中蜂)的生物學特性,假設中蜂對蔗糖的敏感性比意蜂高。為了證明這個假設,我們比較了在福建飼養的中華蜜蜂與意大利蜜蜂的采粉蜂和采蜜蜂對蔗糖的敏感性。結果顯示兩種蜜蜂的采粉蜂對蔗糖的敏感性比采蜜蜂高。但是,與假設相反,無論是采粉蜂還是采蜜蜂,意蜂對蔗糖的敏感性比中蜂更敏感。我們用混合群進行實驗的結果表明,二者的差異并非由他們所生活的蜂群不同引起的。因為意蜂的采集蜂對蔗糖跟敏感,我們預測意蜂所采集的花蜜中糖濃度比中蜂采集的花蜜中的糖濃度低。但是他們所采集的花蜜中的糖濃度并沒有差異。所以,中蜂對蔗糖的吻伸反應的模式與非洲化蜜蜂不同??赡苁瞧渌臋C理決定了中蜂能夠更好的利用零星蜜源。 該研究結果由我校蜂學學院及云南農業大學、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合作完成的,于2013年10月23日在《PLOS ONE》發表。 |